——清华大学优秀国防生李高杰先进事迹
李高杰, 1987年10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中共党员,2011届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本科毕业生。他于2005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12月入伍,为原武警8630部队侦察连战士,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优秀团员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2007年退伍继续学业,在校期间,担任班长、辅导员等职务,参加北京市团委组织的科学发展观理论骨干培训,曾获得奥运会“岗位技术能手”、“优秀服务生”、“优秀服务生标兵”、“清华大学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2011年7月,退役2年完成学业的李高杰,主动放弃保研、留学和诸多优越选择再次参军入伍,志愿分配到新疆军区某团当排长。
任职以来,李高杰始终保持满腔热情,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胜任本职的能力素质,创造了单位新任职排长当年考取装甲三大专业等级的纪录,荣立个人三等功。2013年5月,毕业仅1年多的李高杰因个人素质过硬被破格提拔为该团装步一连(原“进藏先遣英雄连”)连长。
“人生下来应该做一个民族的脊梁,应该为这个民族流血、为民族撑起一片天空!”这是李高杰对自己人生的要求。
终南山下,几个矫健的身影正在训练基地敏捷穿行。每一次清脆的射击,都会引起群山回响。
走进位于西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第三学员大队十队学员李高杰正在和队友进行模拟战术演练。荷枪实弹,在铁丝网下负重急速爬行,溅起的泥土沾满了他25岁的脸庞。
按照生活原本的轨迹,此时此刻,李高杰本应西装革履地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工程设计图,或在大洋彼岸喝着咖啡撰写毕业论文,抑或是徜徉在清华园内,享受醉人的阳光——就像他的很多同窗一样。然而,与军旅生涯的两次结缘、三次选择,改变了李高杰的人生航向。
作为河南省禹州市郭连镇几十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农村娃,还被土木工程系录取,李高杰的未来道路似乎已经预定。然而,入学3个月后的一天中午,偶然看到学校挂的横幅——“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李高杰潜藏心底的情怀被悄然触动,当天下午他就走向了报名处。
“两年就回来了”,李高杰这样劝母亲。家人知道儿子脾气倔、好胜心强,却不了解孩子对军旅的那份特殊感情。从小爱看英雄故事的他说:“书里有句话,‘胜利是用刺刀挑出来的’,我记得很清楚。”长大后读唐代边塞诗,一句“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还被他写下来,贴在饭卡上。
2005年12月入伍,在武警天津某部服役的两年中,李高杰入了党、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成为全连唯一一名获奖“大满贯”的义务兵。“夏天穿着防化服,顶着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防护训练,怕中暑天天喝藿香正气水;当侦察兵,每天做几十个前扑、后倒、侧摔,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在部队的日子里,这名“高材生”变黑了,也更壮实了。
“障碍场上摔下来你都没掉泪,现在哭什么”,李高杰退伍时连长拍着他的肩膀,他泪流满面。重返清华园的那段日子,李高杰常常失眠,他把手机铃声设置为军营起床号音作为安慰。圆了从军梦,他当时觉得,是该重拾课本,回归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了。
微积分、理论力学、混凝土、计算机制图……李高杰默默埋头书海。二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国庆60周年大学生方阵队长……他的大学生活多彩而有序地进行着。
然而,2010年暑假的经历,再次打破了李高杰既定的人生轨道。在海拔5390米的西北边防哨所,他协助导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课题调研。爬雪山、翻达坂,第一次亲身体验边防官兵的艰苦生活,李高杰心生敬意。
“没有电视和网络,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紫外线强烈、饮用水矿物质超标几百倍,身体机能的损耗使连队不少‘90后’战士开始脱发”,李高杰曾连续半个月没有洗漱,因为生活用水是从20多公里外的冰河里取回来的,冰冷彻骨。
而边防官兵对知识的渴望、军队信息化建设对边防一线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引发了李高杰长久的思索。回京后,已成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或继续深造等选择的李高杰,又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申请国防生,再次入伍。
爱才惜才的导师亲自下厨,请李高杰来家里吃晚饭,并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以你现在的成绩,完全可以保送本校的硕士研究生,三思而行啊”;远在河南老家的舅舅打来电话,“咱们家世代都是农民,出你一个名牌大学生太不容易了,咱全家今后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啊”;周围同学或读研,或应聘到待遇丰厚的企业就业,更让李高杰的选择显得有些“另类”。
“大家都听过放羊娃的故事”,李高杰解释着自己的初衷。为什么放羊?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生娃。为什么生娃?放羊。“现在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吗?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再让下一代重复这样的生活”,李高杰有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解读,是谋求个人事业的成功、给家人生活带来改善、齐享天伦之乐更重要,还是充实边防高层次人才需求、默默为无数家庭守望安宁、必要时挺身而出更重要?“每个人的不同选择都值得尊重,但请相信,我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经过了慎重考虑。”
2011年7月18日,作为总部唯一一名特批的大学四年级国防生,李高杰重新披上绿军装,走进边防哨所,成为某边防团的一名基层排长。
千里边关,巍巍昆仑。广阔天地在面前铺就,初到岗位的李高杰再一次面临选择。
上级机关考虑到李高杰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准备安排他去总部后勤院校进修。对新排长来说,能到机关工作实属难得。然而,矢志边防的李高杰婉言谢绝了去后勤院校的机会,而是选择走进位于西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指挥员打基础。第三次选择,一样无悔。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作为全军唯一一所培养边防指挥人才的专业院校,边防学院对学员体能、军事指挥能力、理论水平、政治素养的培训更是高于部队标准,“确定下来的训练课程,就是天上下刀子也不会更改”,边防学院第三学员大队政委王波说。李高杰和其他学员在复杂陌生的山区中,共同接受着红蓝模拟对抗、野外生存训练、战术演练,“作为未来的指挥员,走、打、吃、住、藏必须样样精通。”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李高杰默默承受着严格的训练,文武兼修,很快便成长为模拟连的骨干,并在2011年底在全院200余国防生中被评为唯一一名“全面发展先进个人”。为期一年的进修结束后,李高杰将立即重返边关,没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没有盲目的乐观,“真正漫长而艰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而李高杰这名“80后”大学生士兵,却在书写着“雪劲亦知松高洁”的人生诗篇。“国家为高等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作为高校毕业生也应当尽己所能反馈社会”,李高杰认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同,但无论所处的平台大小,都应当砥砺自我、胸怀崇高,“而我,只不过和很多人在不同道路上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行。”
(文章来源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