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精仪系博士毕业生周铭
周铭,广西柳州人,2003年进入清华大学精仪系学习, 2007年免试推荐至本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温诗铸院士。攻读博士期间,共计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其中学科高水平(IF>2)论文4篇,第一作者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11.1,曾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学术贡献一、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奖项。
科研工作之外,周还积极承担了社会工作,服务同学。本科期间先后担任院系学生会副主席、校团委文体部文艺组组长、艺术团舞蹈队副队长;研究生阶段历任精仪系研团总支书记、研究生会主席、校研究生团委组织部、实践部副部长、清华大学研团委常委、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等职务。个人被评为“首都优秀基层团干部”,获得“一二九辅导员”、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团干部标兵(全校当年10人)等荣誉称号和社会工作一等奖学金。
2013年,博士毕业的周铭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签约至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通常称“九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九院六所)。
翻开周铭长长的简历,很少有人会不震惊。这是一个集“学术牛人”、“社工牛人”、“志愿牛人”、“舞蹈牛人”于一身的超级“达人”,曾作为学生代表在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是清华优秀学子的代表人物。2013年,博士毕业的周铭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签约至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通常称“九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九院六所)。她奔向了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扎根西部,为祖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追寻理想,选择自己的科研之梦
为什么会选择九院?这是很多人问她的问题。毕竟,不论是地理位置、城市规模,还是条件待遇、离家远近,九院都不是最优的选择。签约前,周铭的亲朋好友都劝她,要么留在大城市,要么去美国读博士后,甚至回到有至亲的老家广西也是好的。因为有几所广西高校,允诺的安家费就十几万,政府还要给十几万安家费,还有副教授待遇。但周铭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其实在本科的时候,周铭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会走上科研这条路,但经过了研究生几年的训练,尤其是副导师田煜的悉心指导,她发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还是做科研。在确立了这个方向以后,就业方向就剩下三条路:高校、科研院所和出国读博士后。周铭犹豫思考了很久,直到她来到九院六所。
周铭是借助院系就业实践的机会去的。在那里,周铭看到了很多六所自主研发的高水平装备,这让周铭激动不已。要知道,但凡达到一定精度的装备,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实行禁运,尤其是关于武器的装备,会从原材料、技术、工艺、装备、配件全面禁运。周铭认为,在这里干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们学机械的,总希望干的事情对国家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周铭笑着说。
而且,六所的条件也不像她原来想的那样,这里的平台较高,科研条件优越,上有国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高素质的工人——都是参与全国数控机床大赛名列前茅的青年骨干。这一切,都让周铭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她的梦想启航地方。
但是实践的时间毕竟很短,了解还不算充分。周铭后来又找机会,第二次去了九院六所。这一次,她主要来看这里的科研发展平台,即看自己能不能在六所施展开拳脚。经过悉心考察,周铭发现六所现在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转型期。“这里一方面是科研条件优越,包括平时的课题来源、制度保障、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领导很有眼光,有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周铭说,“我觉得机械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做法是将国外的装备买来拆装后照着设计——或者不叫设计,就叫“抄袭”。工艺方面也是简单的试错。然而其中关键的机理问题不解决,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遇到瓶颈。因此中国的机械工业不可能一直靠抄袭和试错来发展,否则跟着欧美发展的结果是永远落后于欧美!”
值得庆幸的是,六所的领导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单位领导不脱离业务工作,亲自挂帅带课题。在领导课题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们也意识到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单位已经积累了较雄厚的技术实力,但要进一步提高甚至实现超前发展,就必须有高端人才加盟。这不正是周铭梦寐以求能施展抱负的地方吗?周铭说:“我想做的东西,能对这个行业、这个国家有点推动作用,也就是在这个地方了。”至此,周铭没有犹豫,她找到了能奋斗一生的地方!
周铭是第一个去九院六所的清华博士,她希望自己能起到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九院,知道六所,知道这个对中国制造业有关键影响的地方,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脚踏实地,磨砺弥足珍贵
周铭5年的博士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的研究课题“智能仿生粘着机理及应用”,具体而言就是模仿壁虎刚毛粘附的原理,研究可控粘附的仿生表面。要知道周铭本科时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博士期间才转为机械工程,因此,课题一开始并不顺利,常常熬更守夜,身心疲惫。
外在的体力辛苦还是其次,让人沮丧的是科研遇到瓶颈、文章难产,时光却飞逝如电。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变得心浮气躁、意志消磨。但幸运的是一直得到导师温诗铸院士的鼓励和副导师田煜教授的耐心指导,他治学严谨,注意引导,戒除了周铭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培养其潜心思考的能力。经过长时间锤炼、打磨,周铭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文章接二连三被杂志编辑部接收。在博士学习期间,她共计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其中学科高水平(IF>2)论文4篇,第一作者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11.1,包括在皇家学会界面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IF=4.4)、Carbon(IF=5.4)期刊上发表文章各一篇。除了博士论文工作之外,她还积极参与了973计划、国家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了若干奖励和奖学金。
有多少夜晚,周铭思考着课题在床上辗转反侧;又有多少夜晚,周铭迷迷糊糊时会突然灵光一现,随即兴奋得难以入睡。磨砺的过程历练出探究问题的智慧,探究的过程又产生出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正是支持周铭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动力。人生中,成功的瞬间固然绚丽多彩,柳暗花明前的山重水复却别有一番滋味!正如她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提到的:“我们常希望尽可能的降低摩擦力、减少阻碍,但壁虎在高楼广厦表面如履平地,依赖的恰恰是摩擦力。我们常常渴望凡事一帆风顺,回顾前路却发现‘磨砺才弥足珍贵’!”
全面发展,绽放生命的花海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这是周铭最喜欢的一首歌。在社工的岗位上,周铭就如花海般灿烂。在清华的九年光阴中,周铭经历了很多社会工作岗位。从院系学生会副主席,到校团委文体部文艺组组长;从艺术团舞蹈队副队长,到精仪系研团总支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创建过实践项目,参加过舞蹈队专场演出;导演过院系学生节;经历过奥运会,参加过挑战杯。可以说,能想到的社会工作,她都做过了,而且还做的有神有色。
在这其中,最投入感情的一件事,就是她大三时发起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春蕾实践。一开始周铭就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当时没想到项目能持续到现在。只是认为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以后相关的爱心公益实践就能有所借鉴,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因此,仅是策划方案,就针对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爱心公益网站、柳州市团市委、妇联等多家单位制作了六个版本。”周铭的付出可见一斑。目前,春蕾实践已经成为了连续六年的品牌活动,累计组织近40支分队,近400名同学参与,奔赴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获得7家电视台数家平面媒体的报道,连续七年获得校金奖支队。从这个项目中,周铭得到的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锻炼,更是工作理念的升华。“我深刻的体会到,做工作不是做活动,打一枪换个地方;做工作是做事业,要打基础、加动力,让它能在众人的推动中延续下去。” 周铭如是说。
此外,周铭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作为清华大学舞蹈队成员,多次参加各种演出,包括清华百年校庆晚会中,参与了三个舞蹈节目的演出。代表系健美操队两次获团体操冠军。她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连续4年担任系内学生节的导演或舞台总监,带领班级同学排练节目、担任一二九合唱领舞。
广泛的涉猎,多种活动交织,周铭有过浮躁、有过气馁、有过失落、也有过辛酸,但在坚持之后,她也收获了种种意外的惊喜。社会工作中她结识了来自其他院系的同学,彼此可以相互鼓励学习,有学术方法的交流,有思想火花的绽放;当舞蹈成为了习惯,她便把生活中的郁闷和压力都付之一舞,之后轻装上阵;当志愿和付出成为心态,她会把感恩的心带到生活中,把关爱传递出去。
周铭九年的清华时光已经足够的辉煌,在这里,她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养成了气质,还找到了一生相伴的爱人。这些都好像上天赐给她的礼物一般,现在她已决定把自己的能力和青春献给国家最需要她的地方,希望在九院六所,她也能乘风破浪,就像她自己所说:“做出点事,为推动行业和国家发展尽一份力!”
(文章来源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