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创业指导 > 创业典型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星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12-29 】

于欣龙,男,汉族,26岁,2005年-2009年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因符合国家个性化人才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条件,保送本校研究生,现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专业,同时现任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挑战杯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亚太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获国家、省级、校级奖励与表彰共36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与外观专利6项。曾代表学校参加2007中国机器人大赛荣获空中机器人组固定翼15公斤冠军、5公斤级亚军。2009年休学创业,是哈工程非常特殊由科技创新转型为创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也是哈工程第一个注册实体公司的在读大学生,受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12年创业期间义务为各大高校分享创业经验十几余场,带领一大批有创业梦想的年轻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曾荣获曾黑龙江省“优秀大学生”,校“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阿里巴巴东北地区“最具创新精神网商”和黑龙江“最具潜力网商”奖等多项荣誉, 2011年荣登中国80后大学生青年创富榜。

创业如歌,或是一曲高亢的交响乐,或是一段轻快的圆舞曲,或者只是一支毫无头绪的旋律。无论是怎么样的歌,在于欣龙看来,都是如此的悦耳与催人奋进。那么,作为创业路上的歌者,他是怎么为自己的项目定调的呢?成功创业的背后又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创业的前奏:兴趣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认定了便永不言弃,直到把它做出一定成绩。”在旁人眼里,于欣龙是一个执着于爱好与梦想的人。在研究机器人之前,他曾狂热地迷恋文艺表演,练双节棍、学武术、玩吉他……那时的他是名副其实的校园十大歌手,原创音乐制作人,是“非常6+1”的被选人才,是全省大学生才艺大赛最佳媒体印象奖的获奖者。

“原本我想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直到后来参加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的学习实践,并作为学校主力队员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并荣获空中机器人组固定翼15公斤级冠军、5公斤级亚军的好成绩,才让我对机器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起他的转变,于欣龙这样说,也就是在那一次全国大赛上,偶然间让于欣龙认识了香港迦密主恩中学的简老师,两人一见如故,共同畅谈未来机器人市场美好前景。这之后,那位老师还通过邮件给于欣龙发来了很多机器人领域的最前沿发展动态信息及产品资料,这让他大开眼界,也大大增长了他对研究机器人的兴趣。

“每个机器人都离不开它的‘大脑’——机器人控制器。但是这一机器人关键部件,通常依赖于国外价格较贵的成品。我能不能在这一核心部件的研究上下下功夫,自己尝试着做做看?”就是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启了于欣龙专攻机器人研发的创新路。

2007年的冬天,当人们陶醉在银装素裹的雪景中时,于欣龙却几乎每天泡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里,与廉价的电路板和普通的电烙铁打交道,专注地研究各种功能的机器人的机电控制原理。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学长请教,遇到难题就一点一点地去抠,反复地调试研究。在逐渐的摸索中,“多功能六自由度机械手”“仿蜘蛛爬行机器人”等一件又一件鲜活的机器人作品也应运而生。

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08年5月,于欣龙的第一件产品——机器人控制器出炉。做成之后,把产品挂到网上销售,不久他以几百元的价格售出了第一件控制器。在别人看来,一个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出产品,卖出这个价钱挺不错的了,但他觉得,从研发、选元件到焊接电路板,再到后期功能调试,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是心血之作,实际的辛苦和这个价格比起来要沉重得多。但是,因为有兴趣的支撑,于欣龙并不觉得辛苦。

信念的渐强音:“坚忍才能成功”

2009年5月,于欣龙带着作品“仿蜘蛛爬行机器人”参加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会。此次科技成果转化会里,他的作品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并且被校团委推荐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番交流之后,科技园觉得于欣龙的项目很有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研发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他们为于欣龙的团队提供了办公场所。而就在此时,于欣龙的团队成为了校大学生创业联盟成立以来第一批子公司,凭借对机器人的热爱和对创业的渴望,于欣龙创办“机器人基地”创新工作室,专门从事仿生机器人研发,2009年4月27日哈尔滨生活报以《“仿蜘蛛机器人”旋转挺灵活》为题对其研发的机器人进行报道。2009年9月15日哈尔滨生活报以《大学生造出“变形金刚” 可自如变形》对其细致报道,相继在各大机器人网站与媒体进行转载。产品也从单一的控制器发展到研发传感器、驱动器、通信模块、机器人零件等多类产品。

“创业初期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以坚忍不拔的的精神坚持下来。”面对创业起步阶段的艰难,于欣龙相信“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他忙乎了近两个多月。2009年10月28日,于欣龙汇聚众多机器人爱好者组建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办理下来后,于欣龙和他的团队又在研究公司的商标图案,为了特别的商标设计,他们夜以继日地忙乎,一周后寓意深刻的公司商标面世时,于欣龙才长舒了一口气,“坚持才能成功,付出总有回报!”如今,于欣龙的公司不仅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重点孵化企业,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一个在校大学生正式注册经营的公司。

其所创办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教育化机器人、智能电子开源硬件的研发及普及推广,公司不仅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还紧跟形势建立了多个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推广, 2009年11月29日哈尔滨生活报以《在读研究生创办机器人基地》对公司发展情况进行整版跟踪报道,2010年6月于欣龙接受哈尔滨电视台采访完成一部全面介绍哈尔滨地域特色、历史传承、人文发展、经济腾飞的对外系列宣传栏目——《哈尔滨印象-学子创业梦》录制。针对各种机器人比赛的增多,他的公司还主打为参赛的学生提供各种移动平台、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电机等产品。目前许多中学开设的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中用到的平台,就是他的公司为其订做的产品。

从最初的爱好到现在的职业,于欣龙感慨颇多。创业之路上的艰辛,他用坚忍应对,他的创业故事演绎着大学生的成功与风采。

休学不是休止符: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创业道路,不仅存在着许多艰辛,而且伴随着一些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2009年,于欣龙凭借着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被保送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梦寐以求的,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他却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来创办他和其他团队成员打造的“奥松机器人基地”。

“这并不是正常学子应该走的路……”许多同学和老师都为他的做法惋惜,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不解,于欣龙却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我想尝试和别人走不一样的路。只有尝试过后才会知道,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即使失败也不留遗憾。机器人基地正是爬坡攻坚的时候,需要集中精力把它带到正轨上来,等到公司的管理、销售、批量生产等各项业务都稳定下来,我再专心完成自己的学业。”

的确,当时于欣龙网店销售的火爆引来了同领域网上卖家的竞争,甚至有卖家通过“复制”的方法,完全移用于欣龙制作的产品图片、教学视频、产品应用资料。“在商家恶性竞争的情况下,我并不惧怕,因为竞争对手只能复制现有的东西,并不能复制我的思想和学识”于欣龙坦言,现在他发现大学四年的课程没有白学,真正理解到了什么是学以致用,不舍就不会有得,休学能使他集中精力搞创业,会让公司发展地更快。

“规模不能垄断市场,只能用科技创新领跑。创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加快创新的步伐才能在他人之先。”于是,于欣龙逐渐探索自己的独特经营理念,他所带领的团队在加快创新研发、制作脚步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了多项增值服务:他们将机器人综合教学视频以及控制器应用等内容都拍摄成了教学视频资料,无偿提供给客户。

毫无疑问,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于欣龙这样的胆识与远见。“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更应该放手去闯,去发现,去探索人生中那些未知的方向。没有可能与不可能的抉择,只要你愿意想,只要你敢于选择,不管怎样,也总会为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面对自己的选择,于欣龙欣慰地说。

成功的延长音:科创精英再辟新天地

每个行业都有竞争,于欣龙说:“现在有些公司复制我们的经营模式、仿冒我们的产品,为此,我们不但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且不断推出新品以应对竞争。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政策扶持,也希望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的公司、企业和个人与我们合作。现在,我们正广招人才,希望有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我们,共铸我们的创业梦!”

公司成立后,随着客户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如何能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大批量的需求也成了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难题,于欣龙决定自己出设计,把生产外包出去。他开始专门挤时间联系企业,然而走访中却一次次地碰钉子,“起初大工厂认为我们的订单数量很小所以不愿意做,而手头的资金又很少……”无奈之中,于欣龙想出了“弱弱联合”的发展模式,决定再试着通过网络寻找可以联手合作的企业,在执著的寻找中,慢慢地找到与其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解决了批量生产的难题。

目前,于欣龙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在研究探索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一直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现已研发出2WD轻量型移动机器人、4WD轮式监控机器人、履带监控机器人、AS-6DOF系列双足竞步机器人、六自由度多功能机械臂、多路伺服舵机控制器、蓝牙模块、RB系列电子积木教学套件等近400多种产品,并以网络销售的方式销往世界各地。

从创业伊始的机器人基地创新工作室,到正式商业化运作的奥松机器人公司,于欣龙一直在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专业化的服务。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能够站在行业内资讯前沿,为客户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技术信息。他喜欢互动与分享,在创业期间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2012年内义务为各大高校分享创业经验十几余场,他希望带领一大批像他一样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大学生避开艰难险阻,成功地走在创业的大道上,披荆斩棘,一路高歌,铿锵前行。

(文章来源 教育部学生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