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学生来说,今后去联合国实习、工作的机会正在大大增加。
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第三次年会,昨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我国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曾在上世纪80年代集中培养了一批为联合国工作的口、笔译人员。但近年来,联合国的“译员荒”越来越严重。包括中文译员在内,一大批专业译员因为年龄关系正陆续退出工作岗位。为寻找接班人,联合国正在全球揽才。
上外等3校与联合国签约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熲介绍,今年年会的议题,正是关于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本次年会也是第一次安排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举办。
目前,联合国共有6大工作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所谓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即联合国在每种工作语言的对象国挑选2至3所高水平的语言类大学,与其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面向联合国总部、分支机构和下属国际组织的专业翻译人才。
迄今,全球共有22所大学和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其中,中国有3所大学,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议口译专业最高60取1
鲜为人知的是,推动联合国与全世界各地高校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背后的“功臣”正是上外。
“联合国通常只和各个国家打交道,一般不与某个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柴明熲说,这个惯例在2003年被打破了。这一年9月,长期和联合国各办事处有合作往来的上外提议,希望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签订书面合作文书,建立更正式、长久的合作关系。“这个建议提出后,刚开始阻力很大,后经过联合国法务部门的协调,居然办成了。”此后,联合国内罗毕、维也纳办事处也纷纷和上外签署了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议。
到2011年,联合国总部也开始感受到日益严重的“译员荒”,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高校。
柴明熲说,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高水平语言服务的“雇主”。借助联合国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上的高规格和丰富的经验,大学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考核方面都获益良多。
目前,上外每年有20名左右的学生赴联合国实习,工作岗位包括口译、笔译、逐字记录、术语参考等,近年来有3名毕业生留任联合国工作。
此外,上外高翻学院开设的会议口译专业,每年都邀请联合国专业译员任教,并担任职业考试的考官。根据和联合国签署的合作协议,会议口译专业证书获得者,将获得联合国和欧盟的认可,可胜任国际组织、外交外事及各种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
如此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吸引大批考生踊跃报考。近年来,上外会议口译专业每年招生仅10人左右,而录取比则从30∶1到60∶1不等。
(文章来源 文汇报)